谈一个地方的文化特征是和地域条件分不开的。人类自古就择水而居,一般的城市都是建立在有水的地方,不论是江、河、海、湖,择水而居,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大城市,都是建在大江、大河、大海的旁边。
像武汉这样在大江南北同时拥有武昌和汉口、汉阳这三个非常著名的城市,同样繁华的市,在世界上的城市中,也是不多见的。
武汉不仅拥有浩浩长江,而且拥有浩浩汉水,还拥有许多美丽的湖泊。大家常常将湖北比喻为“千湖之省”,那么,说武汉是个“百湖之市”一点也不过分,实际上武汉拥有的湖泊远远不止一百个。
【清代绘制的武汉三镇图】
在 3500 年前的商代,武汉就有了城市,现在叫“盘龙城”,那是武汉的根。盘龙城在黄陂区,过去的黄陂县,建立在滠水边。盘龙城在当年是干什么的呢? 它也是“择水而居”,建在河边。根据对文物的考证,盘龙城在当年是一个军转站,有很多兵力、武器,尤其是铜矿铁矿石等物 质 ,都是通过盘龙城的水路运输到其它地方。由于武汉水路特别发达,它成了一个码头集聚的地方,很多的船只集聚在这个地方,是为了运输货物,同时,也有客运,是南来北往 的交通要道。
【商代盘龙古城遗址复原图】
到了楚国的时候(武汉是当年楚国的一部分),楚国很强盛,商贸发达。当时的贸易网北边到了俄罗斯的乌拉尔流域的地区,南边到了印度。在楚国,凭着木船为交通工具的时候,武汉的码头已经承担了辐射这么广阔的物资交流、集散地的重任,不愧为华夏的交通枢纽。
武汉有城市建制是从汉代开始的,历史上是兵家必争之地。它是先有武昌,后有汉阳,最后才有天下四大古镇——汉口。武昌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,孙权在这里建都,岳飞曾在这儿屯兵,现在还能在黄鹤楼后面看到纪念岳飞的雕像。
当年武汉码头的繁盛,能从唐代李白诗中清楚获悉,最著名的是李白的《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》家喻户晓的了。孟浩然是湖北襄阳人,李白在武昌码头送孟浩然上船,其实李白在武昌码头何止送过孟浩然一人呢? 有本书《唐代诗人咏湖北》,里面有很多有关送别的诗。李白在这儿送孟浩然,孟浩然也在这儿送过另外一个朋友,《送人归江夏》——王昌龄,这是唐朝一位有名的边塞诗人。古代的文人墨客中,在武汉送别的诗和路过武汉的诗,可以说是洋洋大观,由此可见武汉码头的繁盛和重要地位。
汉口成为后来居上的一个重镇,这样就形成了三镇并兴起的局面。 汉 口繁荣后,武汉水陆码头的重要地位到了清代发生重大变化。
鸦片战争后,帝国主义列强加快对中国殖民化的进程,迫使清廷开放汉口等五个口岸,“ 五口通商”开始后,武汉码头的功能就更加重要了,被外国人称为”东方的芝加哥”。特别是后来修了京广铁道,当时没有大桥,火车车厢要过江,运到现在的徐家棚,再往南走,从昌到广东走的就是粤汉铁路。铁路修好后,武汉居中国之中央,水路和铁路发达交叉,成为真正 的九省通衢。
当年毛泽东在武 昌农讲所工作过,曾写有一首词 (菩萨蛮·黄鹤楼》,非常形象地描述了武汉居东西南北之中的交通位置:“茫茫九派流中国”,指的是长江;“沉沉一线穿南北”,指的是从北京到广东的铁路。武汉 的码头分为洋码头、土码头。什么叫土码头呢? 就是在外国人到武汉来建洋行、建仓库之前,沿着汉水这边是土码头。到了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后,武汉的很多地方成为租界,那些地方的码头称为洋码头。后来码头多了,交通繁华了,为码头功能服务的从业人员以及附属的服务行业就多起来了,码头、仓库、酒店、客店、货栈,汉正街就是货物集散地。
什么叫码头呢? 码头不仅仅是我们看到的趸船仓库等硬件设施,码头最主要的功能就是集散和交流,人的南来北往,物资的集散交流,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物流。当然,还有文化的集散和交流,风俗的集散和交流。
因此,武汉这座城市的文化特点,从历史上看,有楚文化的影响和传承,有黄孝民间文化的影响,等等。但武汉最主要的特点,是码头文化。 码头文化不是贬义词,而是一个中性词,是客观评价一个城市特点的中性词, 我们必须正视这个城市特殊的历史地理地位所形成的码头文化。
开放和包容,敢为人先由于它居中国之中,并且是能辐射到各地的交通枢纽,因此武汉具有开放的意识和包容的胸襟,它有海纳百川的胸怀和气概,还有敢为人先的精神,这是武汉码头文化非常优秀的特点之一。
辛亥革命第一声枪响,推翻了中国千年帝制,辛亥首义发生在武昌, 决不是偶然的。就是这个地方的人,敢为天下先。过去楚国人有句老话:“楚虽三户,亡秦必楚。” 推翻秦国的,必是楚人。
武汉人的开放和兼容并收,我们还可以从风俗、习俗中看出来,在武汉过早,要么吃热干面,要么吃米粉,面、粉都是武汉人所爱。在中国很多城市,要么以米文化为重,要么以面文化为重,比如,到了云南是以米文化为重,到了北方以面文化为重,但武汉是米文化和面文化并重,我们往往今天吃米粉,明天吃热干面。我们戏称为“面是爹,粉是娘”。武汉的小吃太多了,有 240 多种,这些小吃不是单一的地域特色,全国各地的都有,真正属于武汉地地道道的是热干面,豆皮。汤包是扬州的,六渡桥的东来顺是西北清真的特色,火锅不用说了——川味,过去 的江汉路冠生园是广东口味。在武汉,各种口味的餐馆都有,武汉人味口杂,什么都能宽容。武汉人心胸开阔,善于吸收新鲜事物,货物来如行云,去如流水,各种信息也是这样,交汇如此,真是“一日看尽五洲花”。
但是任何事情有利就有弊,武汉的码头文化,它的利弊何在? 由于武汉的货物和信息来得快,来得多,武汉人形成这样一个特点——他醒得早,他转弯快,所以很精明,“天上九头鸟,地上湖北佬 ”。九头鸟——九个头啊,各个方面的信息它都能吸收。但是,码头的特点是“来如行云,去如流水”,来得快,走得也快,缺乏坚守的精神。有时候会过于讲究一个小精明, 缺乏沉淀。 比如说做生意吧,今天说这个生意赚钱,他知道了, 马上进货;明天说那个生意赚钱,他立马就转行了。所以说,武汉人容易“扯舵”(就是马上调转方向),缺乏坚守、坚持。武汉是个大商埠,商店是干什么的? 就是帮人家卖货,赚过手钱。武汉人为什么只能为别人打工呢? 就积淀不了制造业,缺少大企业家呢? 就是缺乏坚守。武汉人就是怕 吃亏,吃信息,今天做这个,明天做那个,武汉人叫这为“撮虾子”。 这是武汉发展不快的文化原因之一。
(未完,待续)